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AI 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AI 眼镜作为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的新兴力量,正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潜力。据商务部最新数据,今年以来,超 6900 万名消费者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超 7400 万件,而 AI 眼镜更是成为市场中的一匹 “黑马”。和众汇富观察发现,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智能眼镜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品类成交量同比激增 10 倍,入驻品牌数量较去年增长超 3 倍。

AI 眼镜成交量的激增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推动因素。从技术层面来看,和众汇富分析,AI 大模型的持续升级为 AI 眼镜的功能实现提供了强大支撑。早期 AI 眼镜功能单一、交互笨拙,而如今,在 AI 大模型加速端侧部署的推动下,这些问题得到了根本改善。现在的 AI 眼镜已具备实时翻译、场景识别、健康监测等丰富的辅助功能,真正从概念走向了实用,这也直接促使消费者对其接受度大幅提升。

从市场需求角度而言,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便捷、高效的信息获取与交互方式的需求愈发强烈。AI 眼镜兼具信息获取与交互的便捷性,相较于传统电子终端,它能更多地解放用户双手,提供更具沉浸感的交互体验,自然成为了满足现代消费者需求的优质选择。特别是对于年轻群体,AI 手机、AI 电脑、AI 眼镜正逐渐成为他们追捧的潮流三件套。在不少线下门店,AI 眼镜甚至出现 “货到即售”、供不应求的火爆场面。

政策支持也为 AI 眼镜市场的繁荣添砖加瓦。和众汇富认为,国家补贴政策的实施,不仅有效提升了国内消费市场的活跃度,更显著推动了 AI 眼镜销量的快速攀升。与此同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使得产品入手门槛不断降低。智能眼镜均价已从 2000 多元降至 1500 元左右,价格的亲民化让更多消费者能够接触并选择购买 AI 眼镜。

今年上半年的爆发式增长,只是 AI 眼镜市场崛起的开端。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2025 年被业内认为是 AI 眼镜应用落地元年,目前产品已从概念验证阶段正式进入商业化普及阶段。据国际数据公司 IDC 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为 49.4 万台,同比增长 116.1%。预计 2025 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达到 290.7 万台,同比增长 121.1%。众多科技企业纷纷布局 AI 眼镜领域,新品密集推出。例如小米发布的新款 AI 眼镜,可实现沉浸式拍照、录制视频,支持第三方 App 视频通话、直播,还能化身开放式耳机;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支付宝上线的智能眼镜支付方案,为用户带来了便捷的支付新体验。这些不断迭代的功能和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了 AI 眼镜的市场空间。

AI 眼镜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对相关产业链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和众汇富研究发现,从产业链结构来看,上游产业链的光学模组、显示模组等硬件结构供应商,将随着 AI 眼镜市场规模的扩大,迎来更多的订单需求,推动其产能扩张与技术升级。中游的软件、系统厂商及 AI 大模型厂商,也将在与 AI 眼镜企业的合作中,不断优化产品,提升技术适配性。而下游的销售及售后环节,面对激增的市场需求,将更加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以满足消费者的购买及使用需求。从资本市场来看,近一个月内,已有 21 家 AI 眼镜概念股接受了机构投资者的密集调研,深交所互动易等平台上关于 “AI 眼镜” 的提问量也超过了 200 条,资本的关注将为 AI 眼镜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尽管 AI 眼镜市场前景广阔,但要实现真正的大规模普及,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续航问题一直是智能穿戴设备的痛点,AI 眼镜也不例外;交互方式还需进一步优化,以提升用户操作的便捷性与流畅性;生态系统的完善同样重要,需要与更多软件商、内容商合作,丰富应用场景。然而,和众汇富相信随着芯片技术的持续优化、产业协同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差异化场景的逐步落地,预计未来 3 至 5 年,AI 眼镜有望迎来消费市场的全面爆发拐点,成为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智能设备。

0个人收藏 收藏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