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互联网创新历程中,大模型有幸成了下一个赛点,这次不再像之前的元宇宙一样稍纵即逝,而是真的在逐渐往应用层面渗透。
《2024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4 年 6 月,AIGC 类 APP 的月活跃用户规模达 6170 万,同比增长 653%。从去年开始,大模型就再次掀起互联网混战,全球科技大厂生怕错过一次重要的时代转折,无论是做游戏的、电商的、还是社交玩家,都在倾尽全力跟进大模型时代。
有机构曾预测过,未来到 2025 年,全球 AI 市场规模将超过 6 万亿美元,2017 年 -2025 年复合增长率达 30%。
诚然,互联网世界已经安静了许多年,赖以大模型,总算又热闹了一回。淘宝、支付宝、抖音等国内流量规模前 20 的超级 APP,基本都在发力内嵌式 AI 应用,智能助理、智能搜索、智能导购……各类新玩法层出不穷。
在全球互联网领域失去创新能力之后,大模型真的能给予互联网新的生命力吗?这个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创新认知正在降级,产品研发故步自封
在大模型出现之前,互联网巨头为什么迟迟没有孵化出新的创新产品?
实际上,全球科技企业都在被这个问题残忍逼问。去年 1 月份,英国杂志《自然》刊登了一篇论文,文中基于 4500 万份手稿与 390 万项专利发现,全球范围内的颠覆性技术都在下降。
从企业角度来看,这些年来,互联网市场从未停止过研发进度,甚至还在不断加强。只不过,大厂的研发似乎都失去了意义,长远的投入与回收不成正比,严重消耗了资本的创新热情。
这不是空穴来风。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仅在 2021 年,国内以寒武纪为代表的一众科创板块企业的投入研发成本就高达 167 亿,可惜,累计亏损远远超过了这个数。统计局数据显示,从 2000 年到 2019 年,企业的投入已经超出国内研发总投入的 76%,年增速度达到 10%。
即便是在这几年外部环境不利好的情况下,国内企业的研发增速依旧能保持在 18% 以上。但研发难以增收也是不争的事实,此前,百度的李彦宏公开表示,百度研发工程师超过万人,投入一度是收入的 20%,但换来的实际业绩却不理想。
如此一来,巨头公司宁愿去投资现有项目,以腾讯为例,数据显示,腾讯目前总投资企业超过 800 家,其中有 160 家为估值超过 10 亿美金的独角兽企业。为此,外界甚至曾流传过一种说法,巨头的投资与干预使行业内部的创新力被压缩了。
除此之外,研发换不来可观的回收,也让大厂不再一味盲目开发新产品。
这些年,小程序成品的涌现频率要高出独立 APP 许多,此前,阿里、腾讯、字节、百度、快手、美团、京东……陆续开发小程序,而独立 APP 为了节约试错成本大面积关停。统计显示,腾讯曾一年关掉了 40 多个项目,字节也下架了派对岛,截止目前为止,仅互联网大厂这几年关停的独立产品就高达 70 多款。
而这背后与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盈利状态息息相关,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 5.1%,实现利润总额 278.9 亿元,但同比下降 15.3%,利润总额增速由正转负。
大模型的出现,算是一缕照进互联网世界的曙光,苦于固步自封的大厂们一涌而上,从研发方向也能看出,大模型的确激发了巨头们的研发信心。然而,大模型所带来的创新能维持多久?
有一点需要注意,时至今日,创新疲软的互联网领域很难再出现一个现象级产品,或者领头式技术。毕竟走过微信、抖音年代,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引发行业内卷,正如当下,自研芯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了所有巨头,乃至科技创业的重头戏。
同质化的戏码,从未在互联网界消失,当 AI 玩法在任何一个 APP 上都能见到,这样的创新也就不再是 ” 创新 “。
另外,虽然大模型热多少激起了一些水花,但互联网巨头曾经最担心的研发与营收不成正比的问题更为严重了。全球科技发力 AI,所造就的资本支出也就越来越多。这段时间,海外巨头的财报把大模型烧钱的本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机构分析,到了 2025 年和 2026 年,大模型训练成本会接近 50-100 亿美元,其中,Meta、谷歌、微软可能计划将大模型研发成本提高到 500 亿美元。
种种迹象显示,互联网或许从未停止创新,只是对于创新的认知下降了。
大模型应用的威力,并没预想中的强
不同于过去的几次革新,这一次互联网集体向用户提供的大模型应用,面世没多久就遇到了一些麻烦:用户需要大模型的几率大吗?就目前一系列数据来看,答案或许是比预期的要悲观一些。
红杉资本数据显示,即便是全球大模型的头部 ChatGPT,其首月用户留存率也只有 56%,有大约一半的用户用不到一个月就将其 ” 搁置 ” 了。同样的,《2024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报告》也显示,国内 AIGC 用户不稳定,AIGC 行业人均使用时长同比下滑了 23.5%。
说到底,人工智能渗入现实生活还只是资本的 ” 幻想 “。
从用户层面来看,几乎所有主流 APP 上的 AIGC 应用的用户留存率低于传统应用,参与度也较低。7 月份,贝壳财经发布了一项调查,52.05% 的受访者在工作中有时使用大模型,23.97% 很少使用,经常使用的受访者占 20.55%,总是使用的人仅占 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