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育科技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而在这场变革中,“人工智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星。它不仅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各个方面,更成为引领教育行业迈向新未来的关键力量。
年初,教育部便启动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推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3月,教育部正式推出“AI学习专栏”,并对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了升级,同时推动了教育系统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示范,并搭建了数字教育国际交流平台。8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数字教育作为新型消费模式的重要性,为AI教育行业的高效有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更是印发通知,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并鼓励各地各校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和研学实践。这一通知明确要求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从小学低年级到高中阶段,分别侧重感知体验、理解应用和项目创作,旨在全面培养学生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
在此之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多局限于教育辅助方面。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正逐步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从课堂教学到个性化学习,再到整个教育体系的升级,人工智能都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趋势已在全球范围内显现。据《福布斯》报道,60%的美国教师已将一种或多种人工智能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65%的美国大学生认为人工智能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AI技术的迅速普及,更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对AI技术的认可与信赖。
教育部也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经过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严格审核推荐和教育部集中公示,最终确定了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这些基地的设立,进一步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和推广。
以湖南湘江新区的明德望城学校和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为例,这两所学校都积极尝试利用AI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明德望城学校引入了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和智慧课堂,通过数据分析,老师们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优辅潜,推动个性化学习进程。而南湖第二中学则借助AI课堂观察系统,对个别指导教学进行诊断,并借助信息技术及大数据进行教学改革,形成了教学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