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人工智能(AI)无疑已成为最具变革性的力量之一。从最初的理论探索,到如今广泛渗透于各个领域,AI 正以惊人的速度推动着全球经济与社会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在 2025 年,AI 赋能场景的落地进程显著加速,而这一现象的背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 AI、机器人应用的协同发展成为关键驱动力。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AI 应用落地的加速态势展露无遗。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在气象领域,上海市气象局推出的 “雨师” 和 “扶摇” 模型成果斐然。“雨师” 凭借对雷暴单体立体结构的精准刻画,成功将预警时效提前 15 至 45 分钟;“扶摇” 则专注于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将气象预报更新频次从小时级缩短至 10 分钟级,精细程度甚至有望深入街镇一级。这些模型的应用,大幅提升了气象预警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为城市灾害性天气防御争取到宝贵的 “安全缓冲期”。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 “妈祖 (MAZU)” 中,“MAZU-Urban” 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以 AI 技术为核心,融合先进算法与多源数据,已在 35 个国家和地区投入试用,彰显了 AI 在气象领域的强大应用潜力。
工业领域同样因 AI 的融入而焕发出新的活力。西门子的工业智能体系统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完成 “中国首秀”,其强大之处在于不仅能 “对话”,更能自主 “行动”。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工作人员仅需下达自然语言指令,如 “加单 500 件某产品”,智能体便会迅速启动工作流程,从任务拆解、根源查找,到解决方案提出与操作指令发出,一气呵成,全程自主决策执行。目前,全球已有 200 多家企业、超过 15 万名工作人员借助该系统紧密协作,预计今年内在中国落地,这无疑将极大提升工业生产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
在电商直播、医疗健康等产业,AI 的赋能效果也十分显著。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奇妙数字人” 打通内容生产流程,使商家素材综合生成效率提升 50%,直播带货成本最高降低 90%;科大讯飞的 “智医助理” 已覆盖全国超 7 万家基层医疗机构,为医生提供全流程临床辅助决策支持,切实把好诊疗 “第一道关”。这些实例充分表明,AI 正全方位、深层次地嵌入产业发展,成为提升产业效率与质量的关键力量。
AI 赋能场景落地的加速,离不开坚实的数字基础设施支撑。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近年来,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绩卓著。在网络通信方面,5G 网络建设与应用高歌猛进,高速泛在的光网、覆盖广泛的 5G 基站不断拓展网络边界,为数据的高速传输提供了保障。数据中心建设同样成果丰硕,从京津冀、长三角,到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逐步布局,数据中心集群加速形成。武汉长江计算构建的自主可控技术生态,湖北电信在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积极拓展,都为数字经济发展筑牢根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 2024》显示,湖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七、中部地区第一,这与当地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息息相关。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 AI 技术的发展提供了 “土壤”,也为机器人应用创造了广阔空间。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馆内,“机器人弄堂” 成为焦点。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人形机器人在小卖部、小吃街、修理摊等场景中,熟练完成书法创作、爆米花制作、鹌鹑蛋剥壳等复杂任务,生动展现了机器人在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前景。联汇科技的 OmAgent 平台赋予机器狗 “自主思考” 能力,能够依据指令完成复杂任务,如前往办公区域取咖啡等。同时,AI 技术的进步让机器人在更多领域得以应用,例如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装配、物流配送中的智能分拣等,大幅提高生产与物流效率。
展望未来,随着数字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AI 与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AI 赋能场景落地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农业领域,智能农业机器人有望实现精准播种、灌溉与病虫害监测;在医疗领域,手术机器人将进一步提升手术的精准度与安全性;在教育领域,智能教学机器人将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有力支持。但在此过程中,也需关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伦理道德等问题,确保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和谐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