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进入了密集迭代期。OpenAI、Google DeepMind、百度等中外科技巨头接连推出升级产品,进一步拉高了行业创新的频率和门槛。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开源赛道的集体突破,正在改变全球AI产业的格局,并加快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与生态体系。
在技术端,OpenAI于8月8日正式发布GPT-5,推出推理增强版、多模态版及企业定制版三大版本。据官方介绍,新版本在编程任务中表现显著提升,幻觉率降低,代码生成能力增强,并首次面向个人用户网页端免费开放,API价格同步下调,显示出推动普惠化应用的策略意图。仅一天前,百度宣布将在8月底前推出新一代AI推理大模型,旨在强化复杂任务的处理能力,以进一步巩固在中文大模型市场的竞争力。8月6日,Google DeepMind发布的“Genie3”模型则以生成动态3D世界和模拟物理现象为卖点,但在多智能体交互和可操作性方面仍有局限。
中国企业的开源表现尤其抢眼。7月27日,腾讯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宣布开源“混元3D世界模型1.0”,阿里则在7月22日至8月1日间连续推出四款开源模型,其中最新的模型在国际评测平台上位列全球第三。京东也在8月1日将“言犀”升级为“JoyAI”,并支持全尺寸、多模态能力。国际开源平台HuggingFace于7月31日公布的榜单显示,全球前十开源大模型中,中国企业占据九席,智谱GLM-4.5排名第一,阿里旗下模型占五席,腾讯与月之暗面亦榜上有名。这意味着中国开源大模型已从技术追赶阶段转向生态主导阶段,国际话语权明显提升。
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中美在大模型发展路径上的差异正日益显著。美国企业更多采取闭源策略,以保持技术壁垒与商业优势;而中国企业则倾向开放技术接口,通过开源吸引开发者,加快生态建设和应用落地。这种模式在加速技术普及、降低应用门槛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包括底层架构创新不足、模型版本频繁更迭造成的兼容性问题,以及企业间差距难以拉开等。业内专家建议,推动统一API接口标准和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将是开源生态健康发展的关键。
在商业化层面,差异化场景落地正打开AI行业的增量空间。快手聚焦视频与图像生成,阿里将AI深度融入电商流量运营,腾讯则发力广告和游戏业务,均显著提升了变现效率。国家网信办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大模型应用个人用户注册总数已超31亿,API调用用户总数超1.59亿,用户基础的快速扩大为商业模式探索提供了坚实土壤。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随着下一代大模型临近,Agent和多模态方向的需求扩容,将直接带动算力需求的增长,相关硬件和云计算厂商有望受益。
资本市场对此保持高度关注。中信证券分析指出,AI技术迭代不仅重塑互联网行业的估值体系,也为主题类ETF提供了新的增长逻辑。在算力、算法和应用三大环节上,预计将有更多跨界合作与投资机会涌现。众赢财富通认为,这一趋势可能引发新一轮投资布局,从底层硬件供应链到上层应用平台,均存在估值重估的可能性。
总体来看,2025年AI大模型产业呈现出技术迭代加速、开源生态崛起和商业化路径多元的特征。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中国在开源赛道的集体突破不仅提升了全球竞争力,也为推动技术普及、降低创新成本创造了条件。未来,如何在保持迭代速度的同时,兼顾生态可持续性与核心技术原创力,将决定行业能否从“快跑”转向“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