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1日,为期两天的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在法国首都闭幕。此次峰会吸引了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与,旨在探讨人工智能的包容性与可持续性发展。然而,会议期间,中美欧三方在人工智能监管与发展模式上的分歧成为焦点。
一、美国:反对过度监管,强调自由发展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峰会上表示,人工智能是经济转折点,全世界正面临一场不亚于蒸汽机发明的全新工业革命。他警告称,过度监管可能会“扼杀一个正在起步的变革性产业”,并强调美国将确保最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在美国建立。万斯还批评了欧盟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过度监管,认为这会阻碍技术进步。
二、欧盟:推动严格监管与投资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峰会上强调,人工智能必须是安全的,并详细介绍了欧盟去年8月起生效的《人工智能法案》。该法案对高风险AI系统实施严格限制,成为全球首个全面监管框架。与此同时,欧盟宣布启动总额高达200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用于数据中心和计算集群等人工智能相关项目。
三、中国:倡导全球治理与合作
中国副总理张国清在峰会上呼吁完善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倡导智能向善,深化创新合作,强化包容普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此前也表示,在人工智能领域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的做法。
四、峰会成果与分歧
尽管存在分歧,峰会最终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果。包括中国、法国、印度等61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巴黎人工智能宣言》,呼吁建立开放、包容的全球AI治理框架。然而,美国和英国未签署该宣言,显示出其与欧洲在监管立场上的激烈碰撞。
AD:精心整理了2000+好用的AI工具!点此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