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招录取分数线的公布,考生们开始填报志愿。日前,教育部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其中,有24个新专业今年将在54所高校进行试点招生。而近年来,人工智能、古文字学、生物工程等新增专业引起考生及家长的关注。那么,这些新增专业学习内容怎样?社会需求如何?到底是冷还是热?

人工智能专业

多学科交叉融合 全能拥抱新时代

大一下学期,北京邮电大学学生李文攀如愿转到了自己高考时的第一志愿——人工智能专业。由于对编程零基础,他在准备转专业考核过程中,开始自学计算机语言。渐渐地,李文攀发现,自己对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越学越感兴趣。“看着自己修改了很多遍的编码文字,输出了应有的效果,特别有成就感。”他对记者说。

早在高中阶段,李文攀就关注到了新兴的智能驾驶技术,“原来开车可以没有司机,未来城市可能会如此智能。”他便确定目标——大学学习相关专业。恰好,2020年,北邮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李文攀将此作为自己填报的第一志愿。然而,几分之差,李文攀与之擦肩而过,被调剂到了其他专业。

进入北京邮电大学后,李文攀把握住了转专业的机会。与李文攀一起考入人工智能专业的120名学生,成为这一专业首届毕业生。目前,有的学生已手握工作录取通知书,有的则选择了继续深造。

现在,李文攀已经进入一家数据智能领域的专精特新科技企业,从事大模型开发和运营相关工作。他说,人工智能是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除了精进计算机科学等基础知识,我正在自学心理学、哲学、法学等相关知识,争取以全能姿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

据了解,教育部2020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成为最热“赢家”——共有180所高校新增了人工智能专业,其中就包含北京邮电大学。

该校人工智能专业旨在培养人工智能领域高级专业技术和领军后备人才,突出视听觉感知与认知智能技术及其与文化、生物医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今年,该校决定对2024年入学的所有本科新生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培养,增加人工智能导论、计算概论、领导力与可持续发展的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共情等超越机器的核心竞争能力。

古文字学专业

潜心坐住冷板凳 冷门绝学需求热

高考填报志愿时,热爱书法的闻家齐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古文字学专业。在她看来,古文字学是一门手艺——认字,认别人不认识的字。“这是一件很酷的事,认识一个字或词,并了解它的来历,会发现汉字的源流演变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有着深厚的文化意义。”闻家齐说,这就是自己对古文字学产生兴趣的原因。

0个人收藏 收藏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