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戴维·贝克、戴密斯·哈萨比斯和约翰·乔普共享这一奖项。戴维·贝克在“计算蛋白质设计”领域贡献突出,其余两人则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成就斐然。这也是继物理学奖之后,今年诺贝尔奖再一次授予人工智能的相关成果及科学家。

人工智能“梅开二度”

作为全球最重磅的科技奖项之一,每年诺贝尔奖颁奖前,各类预测层出不穷。在今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前,此次获奖的三位科学家已呼声极高。奖项结果称得上众望所归。

“尤其是戴维·贝克,他是计算蛋白质设计领域的拓荒者,并且持续性做出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我认为他们获奖实至名归。”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助理教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徐纯福认为,在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已经颁发给机器学习科学家的情况下,诺贝尔化学奖仍然颁发给了三位从事计算研究的科学家,有些令人意外,但这也侧面体现了相关获奖成果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林世贤也对该奖项结果十分激动,“获奖成果和我的研究领域息息相关,对我们研究者也是一种激励。”他还特别提到,获奖者之一的约翰·乔普只有39岁,这对广大青年科研工作者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蛋白质结构预测一直是计算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所关心的重要问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茂君介绍,早期蛋白质结构预测主要依靠同源蛋白质结构,但是实验解析的蛋白质结构数量占总蛋白数量的比例很低,因此预测效率不高、准确度有限。后期,随着机器学习兴起,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科学家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开发出结构预测工具AlphaFold以及后续版本,实现了蛋白质结构预测精度和效率的飞跃,几乎解决了单一蛋白质结构预测的问题,有望对药物研发等带来重要变革,是人工智能应用于生命健康研究领域的极具代表性的重要成果。

科学家应用AI要扬长避短

此次诺贝尔化学奖,除了是对获奖者的表彰,也是对人工智能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深入应用的重要认可。

0个人收藏 收藏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