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gi(通用人工智能)渐行渐近,科技界的大量资本和人才将聚焦于人工智能应用落地。

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后,前不久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作为今年要抓好的一项重点任务。

那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如何?未来有哪些重要趋势?

未来10年显著增长

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报告(下称“报告”)认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路径分化,差距在特定领域拉大,但在应用落地方面逐渐缩小。具体来看,美国聚焦技术创新,欧洲则强调规范制定,中国深耕市场需求。不同国家和地区在AI发展战略上各有侧重,但并非完全孤立,而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

去年以来,工信部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发展。例如,《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去年7月公布的《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将赋能新型工业化作为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的七个部分之一,规范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以及重点行业智能升级的技术要求;去年12月发布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鼓励企业探索智能研发新应用,开发“人工智能+”研发设计软件。

赛迪顾问认为,今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增速领跑全球。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未来10年将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从2025年到203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将从3985亿元增长至172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6%。其中,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突破1万亿元。

0个人收藏 收藏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