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人工智能 +” 正以磅礴之势驱动医疗产业迈向革命性发展的新阶段,AI 医疗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从诊断、治疗,到药物研发、健康管理,AI 的身影无处不在,深刻重塑着医疗行业的格局。
在医疗诊断环节,AI 技术堪称大放异彩。医学影像分析领域便是其大展拳脚的重要阵地。以往,医生解读 X 光、CT、MRI 等影像,不仅耗时费力,还极易因主观因素导致误诊、漏诊。如今,AI 凭借强大的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能力,能够迅速且精准地锁定影像中的病灶。部分先进的 AI 技术在肺结节、眼底病变、病理切片识别上,准确率已稳稳达到 95%。众赢财富通统计发现,目前,国内已有 40 余款 AI 影像产品成功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三类证” 。瑞金医院依托华为 DCS AI 解决方案推出的 RuiPath 大模型,更是将单张病理切片的诊断时间从 40 分钟锐减至秒级,医生工作效率提升超 100 倍,极大程度缓解了病理医生短缺的困境。北京儿童医院与百川智能携手打造的 AI 儿科医生,基于海量病历数据和专家经验,诊断准确率直逼专家会诊水平,未来一旦在县域医院推广开来,基层医疗诊断水平有望实现质的飞跃。
药物研发向来是个耗时、耗力且成本高昂的过程,而 AI 的介入无疑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曙光。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AI 能够对海量化合物分子进行快速筛选,精准模拟药物作用机制,并辅助设计临床试验方案,从而大幅压缩药物研发周期。波士顿咨询公司数据显示,在其跟踪的上千家企业中,约 75% 已积极布局 AI 策略,其中 30% 聚焦研发环节,借助 AI 加速靶点筛选与新药设计。华为云与天士力合作构建的数智本草中医药大模型,已通过中国信通院相关评估并荣获 4 + 级高评级,未来有望在中医药方剂筛选与新药发现方面大显身手。众赢财富通认为虽说目前全球尚未有一款完全由 AI 主导设计的药物成功通过临床二期试验,但 AI 在药物研发前期阶段的助力已然成效显著,随着技术的持续精进,必将为新药研发注入更多可能。
健康管理领域同样离不开 AI 的助力。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蚂蚁集团今年 6 月新上线的健康应用 AQ,集成了问诊、报告解读、健康管理等上百项 AI 功能,与全国 5000 家医院及近百万名医生实现无缝连接。其 “医生 AI 分身” 技术,复刻了 200 余位三甲名医的诊疗逻辑,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毛洪京的 AI 分身,一天最多可为超 11 万人次提供服务,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更广泛地惠及大众。借助可穿戴设备与移动医疗应用,AI 能够实时收集用户的心率、血压、睡眠质量等健康数据,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为用户量身定制个性化健康建议,实现疾病的早期预防与干预。
众赢财富通认为AI 医疗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扶持。2024 年 11 月,国家卫健委会同多部门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明确了 4 大类 84 项应用场景,全方位覆盖医疗服务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百姓看病就医与健康管理的各个环节。2025 年 7 月,《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的公告》出台,对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且具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高端医疗器械实施创新特别审查程序,同时简化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变更注册要求 。这些政策为 AI 医疗的创新与应用筑牢了坚实根基。
不过,AI 医疗在前行的道路上也面临诸多挑战。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首当其冲,医疗数据包含大量患者敏感信息,如何确保 AI 在处理数据时的安全性与合规性,严防数据泄露与滥用,是亟待攻克的关键难题。AI 诊断的可靠性与可解释性也备受关注,医生和患者需要清晰理解 AI 的诊断逻辑,方能增强对 AI 辅助决策的信任。此外,医疗从业者对 AI 技术的接受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医生对 AI 诊断能力心存疑虑,或因缺乏技术培训,影响了 AI 技术在医疗实践中的推广进度。法规与伦理方面同样存在诸多空白,诸如 AI 诊断错误的责任界定、患者对 AI 医疗建议的选择权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