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 生成内容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虚假信息传播等诸多问题。为规范 AI 内容的传播,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该办法将于 2025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与之配套的《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国家标准 GB45438-2025 也将同步实施,为 AI 内容标识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规范。新规的实施将对 AI 从业者产生深远影响,不合规者将直接承担法律风险,从业者需速看避雷指南。
一、新规实施背景:AI 发展带来新挑战
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合成等新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滋生了虚假信息传播、破坏网络生态等问题。例如,一些虚假的名人言论、伪造的新闻事件等通过 AI 技术生成后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误导公众。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相关部门出台了这一新规。
二、新规核心要求:明确标识方式与责任主体
新规明确了 AI 生成内容的标识方式,包括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两种形式。显式标识是指在生成合成内容或者交互场景界面中添加的,以文字、声音、图形等方式呈现并可以被用户明显感知到的标识;隐式标识则是指采取技术措施在生成合成内容文件数据中添加的,不易被用户明显感知到的标识。同时,新规还明确了服务提供者、内容传播服务提供者等责任主体的标识责任义务。服务提供者应当对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并在用户服务协议中明确说明标识方法等规范内容。互联网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在应用程序上架或者上线审核时,应当要求服务提供者说明是否提供人工智能生成合成服务,并核验其相关材料。
三、违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与信用风险
对于不遵守新规的行为,将面临严肃的法律后果。违规者可能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包括罚款、责令整改等。此外,违规行为还会影响企业的信用记录,降低其在市场中的信誉度和竞争力。这不仅会对企业的短期利益造成损害,还可能对其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四、从业者避雷指南:合规经营与创新发展并重
为避免法律风险,从业者应积极采取措施,确保自身业务符合新规要求。首先,要深入学习新规内容,了解标识方法和责任要求。其次,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 AI 内容生成和传播流程,确保标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标识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政策动态,积极反馈问题和建议。在合规经营的基础上,从业者也应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利用 AI 技术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五、新规意义:推动 AI 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新规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迈入“技管双强”的新阶段。通过技术标准与管理制度的协同配合,新规为 AI 内容治理提供了清晰的实施路径,有助于规范 AI 内容的生成和传播,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同时,新规也为 AI 从业者提供了明确的合规指引,有助于推动 AI 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AD:精心整理了2000+好用的AI工具!点此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