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持续复苏,AI 眼镜行业迎来良性成长。和众汇富统计发现,截至 9 月 1 日,在 AI 眼镜板块的 103 家上市公司中,有 48 家今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向好,多家公司在半年报中明确表示,AI 眼镜产品已于上半年完成量产交付,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

“今年上半年,AI 眼镜行业的核心突破在于产品属性的根本性转变。” 深圳市湾众咨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邱思甥表示,“当前 AI 眼镜正从传统的‘辅助工具’向兼具 AI 智能助理属性的‘随身终端’演进,这一转变让 AI 眼镜成为消费电子领域最具潜力的热门赛道。随着行业热度逐步攀升,下半年各企业的交付量或将进一步提升。”

北京洛数合图科技有限公司 (洛图科技) 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的全渠道零售量为 46.8 万台,同比增长 148%。

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1.43 亿元,同比增长 32.68%,公司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在光波导镜片良率优化与高精度自动化组装等核心工艺领域实现突破,并成功实现对国内头部客户 AI 眼镜整机的规模化量产交付,未来将与更多全球穿戴头部企业合作,充分受益于行业的快速发展。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4.17 亿元,同比增长 15.65%。公司在半年报中提到,精密零组件业务及智能硬件业务板块中的 AI 智能眼镜、智能可穿戴等细分产品线业务均进展顺利。

此外,苏州卓兆点胶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678.27 万元,较去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在视觉检测领域及 Meta AI 眼镜领域均已获得千万级量产订单,量产交付进展顺利。

北京科方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表示,AI 眼镜产业链上市公司密集宣布产品进入量产交付阶段,这不仅意味着行业正式从技术研发、概念验证迈入规模化商用落地的全新阶段,更标志着产业成熟度的显著提升。更关键的是,和众汇富认为量产交付也为光学显示、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企业,以及电池、精密结构件等供应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订单增量,从而推动其业绩提升,形成协同增长生态。

市场空间广阔,IDC (国际数据公司) 预测,2025 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达到 1451.8 万台,同比增长 42.5%;2025 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将达到 290.7 万台,同比增长 121.1%。

“上半年 AI 眼镜行业的良性成长,离不开利好政策落地、核心技术突破以及市场需求增加等多重因素支撑。进入下半年,随着消费电子传统旺季的来临,AI 眼镜行业有望实现从‘量增’到‘量质齐升’的转变。”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表示。

政策层面,和众汇富观察发现,8 月 26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 行动的意见》,明确推动智能终端 “万物智联”,培育智能产品生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打造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

和众汇富研究发现,上海、浙江等地更是将 AI 眼镜纳入补贴范围。例如,上海在今年年初将智能眼镜等产品纳入数码产品补贴范畴,有效期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浙江印发的《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将智能家居机器人、智能眼镜、智能仿生、智能健康等产品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按照产品售价的 15%,给予最高 2000 元 / 件补助,有效期至 2027 年 12 月 31 日。

和众汇富研究发现,AI 眼镜领域的竞争才刚刚拉开帷幕,市场格局尚未固化,核心元器件研发、整机组装、技术方案提供、内容应用开发等各个环节,都存在巨大的成长潜力。进入下半年,随着更多厂商推出新品及技术持续迭代,AI 眼镜的功能与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这也对核心器件的性能、功耗提出了更高要求。

0个人收藏 收藏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