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国内 AI 大战激战正酣,AI 业务已然成为各大互联网巨头业绩增长的全新引擎。通过对腾讯与阿里巴巴这两家行业巨擘最新财报的深入剖析不难发现,二者皆在 AI 研发以及算力基础设施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全力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务增长。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其中,腾讯借助自身庞大的社交与内容生态,深度融合 AI 技术;而阿里巴巴则坚定推行从模型搭建、应用开发到芯片研发的全栈式 AI 战略布局。虽然二者路径各异,但 AI 无疑已成为推动腾讯与阿里营收增长的关键力量。
从腾讯近期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的上半年,腾讯实现收入 3645.26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4%;毛利达 2055.06 亿元,期内盈利 1057.69 亿元。单看第二季度,腾讯总营收为 1845 亿元,同比增长 15%;毛利为 1050 亿元,同比增长 22%,毛利率更是高达 57%。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这份财报中,“AI” 一词频繁出现,共计 18 次,凸显了 AI 在腾讯业务布局中的重要地位。腾讯 CEO 马化腾在业绩电话会议上明确表示:“2025 年第二季度,我们实现收入和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利润双位数增长,这得益于对人工智能的持续投入以及 AI 技术带来的增益。”
在投入层面,第二季度腾讯研发投入 202.51 亿元,同比增长 17%,主要聚焦于 AI 战略推进;同期资本开支 191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119%,资金多用于 IT 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建设。自去年四季度战略加速以来,腾讯累计资本开支已达 831.6 亿元。受益于 AI 驱动,腾讯第二季度营销服务业务收入 358 亿元,同比增长 20%,微信交易生态也不断提升;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0% 至 555 亿元,企业服务增速提升也与企业客户对 AI 相关服务需求增加紧密相关。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腾讯当前较高的 AI 投入不仅未拖累盈利,反而逐步成为新的业务增长动力。
无独有偶,阿里巴巴集团同样在 AI 领域实现了从投入到业务增长的有效转化。阿里最新财报显示,4 月至 6 月单季度资本开支达 387 亿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在财报业绩说明会上,阿里首席执行官吴泳铭透露,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在 AI 基础设施及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 1000 亿元。
聚焦业务成果,主攻 AI 业务的云智能集团在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的季度内,实现收入 333.98 亿元,同比增长 26%,主要得益于公共云业务收入增长,AI 相关产品采用量也同步提升。
在 AI 战略实施路径上,腾讯与阿里呈现出明显差异。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腾讯依托微信超 14 亿月活跃用户以及丰富的游戏产品矩阵,构建起庞大的社交与内容生态,其 AI 战略侧重于将 AI 能力深度融入其中。在微信功能迭代方面,AI 实现了内容浏览智能关键词检索、为微信小店商家提供智能客服支持,还能对视频号内容进行自动文字总结;游戏业务借助 AI 工具加速内容生产,引入更拟真的虚拟队友及非玩家角色,并通过 AI 驱动营销策略提升用户参与度与收入;广告业务中,AI 在广告创作、投放、推荐及效果分析等环节的应用不断加深。同时,腾讯持续升级混元大模型,增强多模态及 3D 生成能力,今年已迭代升级快思考模型混元 TurboS 与深度思考模型混元 T1,开源多个中小规模模型,在多模态方向也陆续发布了混元图像 2.0、混元 3D v2.5 和混元游戏视觉生成等模型。
反观阿里巴巴,其 AI 战略围绕构建全栈式技术体系展开,涵盖 AI 硬件与基础设施、模型与工具开发以及上层应用。众赢财富通认为在模型能力提升上,7 月以来,阿里通义持续发布新版本的千问 3 思考基础模型、推理模型和 AI 编程模型,同时开源视频生成模型 one2.2、文生成图模型千问 image 等;AI 原生应用方面,高德、钉钉、淘宝均已完成 AI 升级。硬件领域同样成果显著,7 月 26 日,阿里发布首款自研 AI 眼镜 “夸克 AI 眼镜”,有望年内正式上市,且有消息称阿里已推出自研 AI 推理芯片。早在 2018 年,阿里便成立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布局自研芯片领域,如今正逐步构建起从软件到硬件终端,甚至芯片的全栈式 AI 技术落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