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9月3日报道,今天,谷歌在一场持续近5年的反垄断诉讼中,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一位美国联邦法官裁定,谷歌无需剥离Chrome浏览器,也无需剥离安卓操作系统。

背后还有诸多附加条件,谷歌需要与竞争对手共享部分数据,以打开在线搜索的竞争;并且还禁止谷歌签订预装搜索引擎的独家协议,但可以继续向手机厂商支付预装费用。

为执行上述判决,负责审理此案的法院将设立一个技术委员会。该判决的有效期为6年,将在判决发布60天后生效,但涉及技术委员会的条款将立即生效。

不过,这一判决总体对谷歌而言还是有利的,该公司成功避免了美国政府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反垄断措施之一。

谷歌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大涨超7%,换算为市值大约增长了18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51亿元)。苹果股价也上涨超3%,该公司每年从谷歌方面拿走超200亿美元的付款,并将谷歌搜索设为Safari的首选搜索引擎。未来,类似的交易仍然可以进行。

目前,谷歌仍面临着另一场重大反垄断诉讼——即是否需要剥离谷歌购买、销售和展示网页广告的工具。对于剥离Chrome一案的诉讼结果,谷歌曾表态将会继续上诉,这一诉讼可能会持续到2027年。

01.法庭拉锯战持续5年,法官认为美国政府过度监管

在美东时间9月2日下午(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做出的最新判决中,负责此案的法官详细解释了他为何要“放谷歌一马”——AI领域正在快速发展,如果按照美国司法部要求的那样,以10年为尺度去做出裁定,可能会造成意外的后果。

判决书封面

法官解释道,生成式AI(GenAI)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此案的进程。GenAI正成为改变搜索格局的力量,有数千万用户使用ChatGPT、Perplexity和Claude等生成式AI工具来获取信息,而非使用搜索引擎。

虽然这些工具尚不足以取代通用搜索引擎,但未来会成为一大趋势。这位法官称,他希望在判决中保持“谨慎的克制”。

这种克制体现在多个判决的细节中,法官认为,要求谷歌剥离Chrome、安卓操作系统等核心资产属于过度管辖,因为谷歌并未利用这些资产实施非法限制。

同时,也不应禁止谷歌向合作伙伴付款,以预装谷歌搜索、Chrome或其生成式AI产品。如果这些交易被禁止了,会严重影响相关企业和市场。

法官也缩小了必须共享的数据范围,允许谷歌不必提供更多的广告数据访问权限,也无需修改内容使用政策,或是报告其投资情况,这些均被判断为“不当的过度监管要求”。

这场反垄断诉讼始于2020年10月,美国司法部指责谷歌在搜索和搜索广告市场滥用垄断地位,通过与苹果等厂商签订巨额默认协议,巩固自身优势。

2024年8月,这场诉讼迎来关键判决,法官裁定谷歌对搜索市场构成非法垄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司法部提出一项为期10年的改革计划,要求谷歌拆分Chrome浏览器、剥离安卓操作系统、结束排他性默认设置、共享数据。

作为回应,谷歌提出了一种影响范围更小的补救措施,称将放松与苹果和其他公司的独家协议,并认为美国司法部的方案将严重干扰搜索市场。

今年4-5月,此案迎来为期数周的听证会,美国司法部希望进一步防止谷歌将垄断优势延伸至AI领域。出庭作证的OpenAI高管称,数据共享可以帮助他们优化ChatGPT,但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称这让竞争对手能直接复制谷歌的产品。作为回应,法官称他将考虑影响范围更小的措施。

02.四大科技巨头同时面临诉讼,已引发全球监管效应

彭博社将上述裁定称之为本世纪“对科技行业影响最深远的法院判决之一”。目前,Meta、亚马逊和苹果都面临美国政府提起的反垄断诉讼,谷歌案的结果将会为其他面临类似案件的法官提供参考。

美国政府为何要对本国的多家重要科技企业发难?在2010年-2020年,大型科技公司逐渐形成史无前例的市场集中度。

谷歌在搜索和在线广告领域几乎无对手;Meta(Facebook)控制社交媒体主流平台,并收购Instagram和WhatsApp;亚马逊主导电商与云服务,掌握卖家与消费者数据;苹果则通过iOS生态体系(App Store、支付体系、设备锁定)实现“端到端”控制。

公众和政界都对此提出担忧,如扼杀竞争,阻碍创新,限制消费者选择权和数据与隐私问题。2019年,美国国会开启“大科技公司反垄断调查”,举行多轮听证会,还出现了谷歌、Meta、亚马逊、苹果四大公司CEO一同出席的奇景。

2020年,美国众议院反垄断小组发布400多页报告,明确指责四大科技巨头滥用垄断力量,建议立法限制。针对上述四家公司的反垄断诉讼也同期开启,涵盖搜索、广告、电商、社交、移动生态。

这一诉讼引发全球关注,欧盟、英国、澳大利亚等也同时加强监管,欧盟更是对苹果和Meta分别开出5亿欧元和2亿欧元的罚款。

由于美国司法体系属于判例法,谷歌案不仅是对一家公司的裁定,还会在后续的司法与监管实践中起到“示范效应”。谷歌案确立了“必须开放部分数据和服务,以恢复竞争”的思路,这可能成为数字经济中新的监管模板。

此案还对大型科技公司起到了震慑作用。即使没有强制拆分,企业也需要在扩张时保持谨慎,以避免触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红线。他们未来收购潜在竞争对手(如初创AI公司)的行为,也可能面临更严苛的审查。

03.结语:OpenAI们有望从中受益,但最终还得看谷歌脸色

在此次裁决中,中小型搜索引擎与新兴AI公司(如OpenAI、Perplexity、DuckDuckGo等)将因数据开放和对排他协议的限制而受益,有望借此提升产品竞争力,赢得更大市场份额。

不过,这一裁定能否真正落地,仍取决于谷歌。若谷歌的确如今年年初表态的那样,选择继续抗争,未来或将引发又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拉锯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东西”(ID:zhidxcom),作者:陈骏达,编辑:云鹏,36氪经授权发布。

0个人收藏 收藏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