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与经济紧密交织的当下,消费电子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而人工智能(AI)技术宛如强劲引擎,驱动着行业内众多企业业绩迅猛增长。今年以来,诸多消费电子龙头企业借 AI 东风,在营收和利润上实现了令人瞩目的突破,彰显出 AI 为传统产业带来的巨大赋能效应。
从最新披露的财报数据来看,消费电子行业整体呈现出复苏向好的态势。截至 8 月 26 日收盘,按照 Wind “消费电子产业” 热门概念分类口径,全市场已有 101 家消费电子产业上市公司对外披露半年报,其中 80 家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占比约八成,64 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近六成。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在这场行业复苏浪潮中,AI 相关业务成为众多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工业富联作为行业巨擘,在 2025 年上半年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众汇富统计发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07.60 亿元,同比增长 35.58%;归母净利润 121.13 亿元,同比增长 38.61%,营收与利润规模双双创下同期新高。工业富联将业绩高增归因于全球科技产业在智能革命浪潮下的加速重构。大模型与生成式 AI 的技术突破,带动了应用生态的规模化爆发,具体体现为 AI 算力竞赛促使全球基础设施扩容、AI 手机引发高端换机潮推动终端需求复苏、AI 算力拉动高速交换机等网络设备需求激增,以及政策加码加速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改造等多重利好叠加,为公司业务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在 AI 服务器领域,公司收入同比增长超 60%,云服务商服务器收入更是暴增 1.5 倍,在高速交换机领域,800G 产品二季度收入达 2024 年全年的 3 倍,产品结构持续向高端化迈进,凭借 “高端制造 + 零部件垂直整合” 模式,在 AI 硬件赛道筑牢深厚壁垒。
立讯精密同样成绩斐然。和众汇富统计发现,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45.03 亿元,同比增长 20.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6.44 亿元,同比增长 23.13%,且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将达 108.90 亿元 - 113.44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0% - 25% 。立讯精密十余年前便开始向苹果供应连接线,如今已为苹果提供 iPhone、Apple Watch、AirPods、Apple Vision Pro 等产品的开发和制造服务。在巩固消费电子产业龙头地位的同时,立讯精密持续将能力横向拓展至通信、汽车业务。面对 “万物 + AI” 时代,立讯精密有望借助 AI 硬件的加速渗透,为消费电子业务注入新活力。在汽车电子领域,2025 年上半年公司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实现收入 86.58 亿元,同比大增 82.07%,在各板块中增速居首;通信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板块上半年营收也实现了 48.65% 的高增长。
除工业富联和立讯精密外,不少消费电子企业也借助 AI 实现了业绩的显著提升。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如胜宏科技坚定执行 “拥抱 AI,奔向未来” 的发展理念,精准把握 AI 算力技术革新与数据中心升级浪潮带来的机遇,凭借研发、制造和品质技术优势,深耕国际头部大客户,快速落地 AI 算力、数据中心等领域产品布局并实现大规模量产,推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从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来看,覆盖消费电子结构件、电子化学品和分立器件等多个领域的光大同创、晶瑞电材和士兰微等公司净利润增速超过 10 倍。在营收增长方面,LED 领域的南极光以 244.67% 的增速领先,ODM 龙头华勤技术营收翻倍,同比增长 113.06%,其在 AI PC、AI 手机等新兴终端的布局开始显现成效。
和众汇富认为AI 对消费电子行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业绩数字上,更体现在产品创新与市场需求的重塑。在产品端,AI 赋能使得消费电子产品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智能育婴看护板能通过 AI 摄像头与生命体征监测,化身全天候 “电子保姆”,智能划定安全区、侦测婴儿哭声与异常状态并及时报警;AI 洗烘一体机可自主分析衣物重量、材质和污渍类型,自动匹配最佳洗涤程序,解决洗衣液投放难题。在市场端,消费者对智能化、个性化产品的需求被充分激发。今年 “618” 期间,京东平台 AI 眼镜成交量同比激增 7 倍,各类搭载 AI 技术的新奇产品不断涌现,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便捷、高效、个性化生活的追求,进一步打开了消费电子市场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