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媒体报道,特斯拉(TSLA.US)与三星电子(SSNGY.US)的合作细节进一步明晰,特斯拉下一代核心芯片“AI6”将正式采用三星第二代2纳米(SF2P)工艺。

  特斯拉AI6芯片样品曝光

  据介绍,作为三星计划于2026年量产的先进工艺技术,SF2P是其在2纳米赛道的关键迭代产品,相较于2025年下半年即将量产的第一代2nm(SF2)工艺,实现了性能、功耗与尺寸的“三重优化”。

1757297150850058.jpg

  另外,SF2P工艺在性能上提升12%,可更好支撑高算力场景需求;功耗降低25%,契合智能汽车、AI设备对低能耗的要求;芯片面积缩小约8%,能在有限空间内集成更多晶体管,进一步提升芯片运算效率。

  根据双方合约,三星将为特斯拉独家代工“AI6”高性能系统半导体,这款芯片将直接应用于特斯拉下一代三大核心业务:全自动驾驶(FSD)系统、人形机器人以及数据中心。

1757297173811334.jpg

  阿里正开发新款AI芯片

  另据媒体报道,阿里巴巴(BABA.US)正在开发一款新的人工智能芯片,意在填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空白。目前,这款芯片已进入测试阶段,主要面向更广泛的AI推理任务,并与英伟达的CUDA架构兼容。

  国盛证券指出,阿里已建立AI全栈技术能力,有望修正云服务预期差,国内算力初步闭环。

  开源证券观点认为,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AI驱动阿里云进入正循环,同时阿里资本开支的高增长有望驱动国产AI算力链迎基本面拐点。

1757297199719646.jpg

  AI需求持续爆发

  值得一提,英伟达(NVDA.US)新一季财报显示,营收和盈利均超市场预期,并表示本季度的销售增长将保持在50%以上。在最新财报会议上,英伟达重点介绍了Blackwell、Rubin等核心产品的进展。其中,Blackwell平台业绩创下历史新高,环比增长达到17%。英伟达已在第二季度正式启动GB300芯片的量产。

  另一方面,Rubin芯片已进入晶圆制造阶段,仍按计划于明年大规模量产。它将成为英伟达第三代NVLink机架级AI超算,配套供应链也已成熟。采用Hopper架构的H100和H200芯片在第二财季出货量有所增加。

1757297223497685.jpg

  业内人士指出,英伟达正全力应对全球激增的需求,英伟达的AI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将占据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全球AI算力设施仍在加速部署,需求仍然火热,叠加英伟达Blackwell架构GPU的进一步出货以及Rubin架构的机柜出货预期,整个AI芯片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微美全息加入AI芯片竞赛

  资料显示,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一家处于高速成长期的科创企业微美全息(WIMI.US),坚定看好算力板块产业趋势,近年来通过构建算力基地、参与开源生态及前沿技术研发,积极投身全球AI芯片竞赛,其布局涵盖硬件适配、生态协作及场景落地等多个维度,满足多元化算力需求。

  实际上,微美全息通过建立AI芯片开源生态,降低中小型企业接入成本,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例如,其推动的开源技术商业化模式,可优化工业、医疗、金融等行业场景的算力适配,提升AI模型在低算力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此外,微美全息重点优化了云计算并行方面的性能,在推理平台方面,核心业务场景持续深耕,继早期实现大规模云计算优化和边缘算性能优化等关键突破后,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创新,显著降低量子通信延时并提升通信计算并行效率,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总结

  在人工智能应用爆发式增长的推动下,芯片行业迎来发展机遇。而随着推AI和智能体逐渐渗透各行各业,AI需求爆发提振芯片行业,高端算力芯片、端侧AI芯片、模拟芯片行业,这一系列的变化背后,不仅仅是供应链的重组,更是技术路线、市场格局乃至国家力量的全面博弈。因此,未来,AI产业总体呈现需求上扬、预期乐观的积极态势,相关算力板块机会大受关注。

0个人收藏 收藏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