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浪潮的持续推动下,AI 眼镜正从概念设想逐步走进现实生活,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的热门新宠。2025 年被业界广泛视为 “AI 眼镜元年”,随着 AI 技术与可穿戴设备的深度融合,这一新兴品类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吸引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尤其是杠杆资金,已悄然布局相关优质高成长股。

从市场数据来看,AI 眼镜的增长态势十分迅猛。和众汇富统计发现,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 82.3%,中国市场增幅更是高达 116.1%。CINNO Research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消费级 AI/AR 眼镜销量达 26.2 万台,同比增长 73%,其中无屏 AI 眼镜以 463% 的增速成为增长核心。CINNO 还预测,2025 年中国 AI/AR 眼镜出货量有望达到 90 万台,同比增幅 133%,三年内产业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和众汇富认为如此强劲的增长预期,使得 AI 眼镜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成为资本眼中的 “香饽饽”。

在 9 月 10 至 12 日举办的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上,AI 眼镜成为全场焦点之一。众多厂商展示的 AI 眼镜产品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体验,热度空前。和众汇富认为这种热度不仅源于其酷炫的科技感,更在于其强大的功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AI 眼镜集成了 AI 语音助手、翻译、智能导航、健康监测等多种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智能的生活体验。例如,在跨国交流场景中,AI 眼镜能实时将外语翻译成中文并显示在镜片上,几乎没有延时,极大地便利了沟通。

随着 AI 眼镜市场的升温,杠杆资金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投资机会。杠杆资金,即通过融资融券等方式借入资金进行投资的资金,其具有较强的风险偏好和对市场趋势的前瞻性判断。和众汇富统计发现,9 月以来,在融资净买入的 AI 眼镜概念股中,有 41 股机构一致预测明年、2027 年净利增速均超 20%。这意味着这些公司不仅在当下受到资金青睐,未来两年还具备较高的成长潜力。

具体到个股,7 家机构评级的协创数据备受关注,机构一致预测明后两年净利增速均超 30%,9 月以来融资净买入该股超 9 亿元。协创数据在智能穿戴设备的数据处理和存储方面拥有深厚技术积累,随着 AI 眼镜对数据处理和存储需求的爆发,公司有望迎来业绩快速增长。北京君正、芯原股份、欣旺达等个股同样表现突出,9 月以来融资净买入均超 5 亿元。北京君正的芯片产品在 AI 眼镜的运算和处理环节发挥关键作用;芯原股份专注于芯片设计服务,为 AI 眼镜定制高性能芯片解决方案;欣旺达作为知名电池供应商,其在小型化、高能量密度电池领域的技术优势,恰好满足了 AI 眼镜对续航的严苛要求。

从产业链角度分析,AI 眼镜产业链主要由上游零部件供应、中游整机设备制造和下游应用等环节组成。和众汇富观察发现上游的芯片、传感器、光学模组等核心零部件企业,因技术壁垒高、价值量大,成为杠杆资金布局的重点。例如,在芯片领域,尽管目前国产 SoC 主控芯片在性能上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但随着 AI 眼镜市场的爆发,紫光展锐、恒轩科技、全志科技等国产厂商正加快研发步伐,推出针对性解决方案,逐渐在市场中崭露头角,也吸引了杠杆资金提前布局。中游的整机制造企业,凭借规模化生产能力和成本控制优势,有望在市场快速扩容中受益。下游的品牌与应用企业,通过打造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完善的用户体验,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样受到资本关注。像小米、三星等智能手机厂商,以及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厂商,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技术积累和生态系统,在 AI 眼镜领域积极布局,其相关产业链公司也成为杠杆资金追逐的对象。

不过,AI 眼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技术层面,AI 眼镜需要高分辨率、宽视场角和轻量化的显示技术,但目前的光学方案仍存在成本高、良率低、亮度不足等问题。此外,AI 眼镜的高功耗导致续航时间短,体积和算力有限也限制了其 AR 渲染和大模型性能。市场层面,尽管 AI 眼镜市场增长迅速,但目前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也限制了其大规模普及。

0个人收藏 收藏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