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大模型正成为推动各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其所引发的算力革命,也为 AI 芯片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局新机遇。

自今年以来,大模型领域发展迅猛。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5 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通用算力规模达 71.5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同比增长 20.6%;智能算力规模更是高达 725.3EFLOPS,同比增长 74.1%。步入 2025 年,中国通用算力规模预计达 85.8EFLOPS,增长 20%;而智能算力规模将跃至 1037.3EFLOPS,增长幅度达 43%,远超通用算力增幅。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与持续创新,使得其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已然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宛如工业时代的电力一般,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在 9 月 17 日举办的 2025 全球 AI 芯片峰会上,来自学术界、产业界及创投界的众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 AI 芯片产业的发展前景与落地路径。普华资本管理合伙人蒋纯指出:“算力芯片赛道潜力无限,人类对算力的需求目前看不到尽头。” 在这一广阔赛道中,国内市场尚未被巨头完全垄断,为各类企业及技术路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从需求端来看,众赢财富通认为AI 推理芯片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一方面,从日常使用的手机、平板、耳机、智能眼镜等随身设备,到家用电器、无人驾驶汽车以及人形机器人等智能终端,未来都将具备语言交互能力,成为人们在各种场景下的得力助手。AI 推理芯片能够从端、边、云多个层次为 AI 软件赋能。另一方面,基于 AI 推理芯片构建的推理算力网络,有望如同如今的电网和无线通信网络一样,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础设施,广泛覆盖各个领域。无论是国家级大型算力中心、城市级超低时延的算力中心,还是大型产业园区的边缘 AI 算力中心,甚至每个家庭都可能配备家庭计算主机,用于部署私有化大模型,保障个人数据和隐私安全。
众赢财富通认为政策层面也为 AI 芯片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国务院近期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 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 2027 年,要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 6 大重点领域的广泛深度融合,使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的普及率超过 70%,推动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显著增强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并不断完善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到 2030 年,我国人工智能将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 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实现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
然而,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AI 芯片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王中风在峰会上指出,AI 芯片当前面临三大严峻挑战:其一,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训练计算量与硬件摩尔定律之间出现 “剪刀差”,模型规模呈 “超摩尔” 速度增长;其二,GPU 的算力与内存带宽增长不匹配,超过 60% 甚至 80% 的能耗和时间耗费在数据搬运而非计算环节;其三,AI 芯片设计正从通用走向专用,从单一走向多元。
面对这些挑战,破局之路在于 “打破范式,跨界融合”。通过模型驱动的高效芯片设计、应用驱动的 AI 芯片创新,以及基于存算一体的芯片设计等方向,有望实现突破。软件、算法与硬件的协同进化也至关重要,先进的软件栈(如 MLIR、TVM)能够促进硬件更好地发挥效能,神经架构搜索(NAS)和压缩量化技术则可扩大硬件的有效算力。为推动智能时代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开放标准,推动接口、互联、指令集等的开放,降低创新门槛;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攻克存算一体、量智融合、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艺等领域的技术难题;强化人才培养,培育具备算法、架构、底层电路及软件开发等多方面技能的交叉型人才。
在大模型驱动的算力革命浪潮下,AI 芯片产业虽面临挑战,但机遇同样巨大。众赢财富通认为企业需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在技术创新、生态构建、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方能在这一充满变革与机遇的时代中抢占先机,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