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AI浪潮席卷全球资本市场,恒生科技指数成为最大赢家之一。截至9月下旬,指数成分股今年平均涨幅达60%,其中翻倍个股占比近四分之一,港股科技50ETF(159750)等相关产品持续获得资金追捧,9月18日单日融资净买入981万元,融资余额攀升至4086万元的历史新高。这一强劲表现不仅远超同期恒生指数2.45%的收入增速,更以14.43%的营收增幅和16.18%的净利润增速,凸显出科技板块在AI时代的盈利韧性。从市场结构看,生成式AI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成为核心驱动力,据行业预测,全球生成式AI市场规模未来将触及10万亿美元,庞大的市场空间为恒生科技成分股提供了广阔的增长舞台。

技术突破与产品迭代是板块走强的内在逻辑。和众汇富研究发现,9月24日,阿里巴巴因发布Qwen3-Max大模型股价一度大涨超7%,领涨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持仓股。该模型在多模态处理和推理速度上实现关键突破,推动阿里云AI服务收入环比增长22%。与此同时,金山云通过配售28亿港元加码AI云计算,上半年来自小米—金山生态的AI相关收入达11.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26%。和众汇富认为这些案例印证了AI技术正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企业的研发投入开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长。半导体产业链更是直接受益,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企业凭借AI芯片代工业务,上半年产能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先进制程产品溢价显著,成为推动指数上涨的重要力量。
资金面与政策面的双重加持进一步放大了行情弹性。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边际定价能力不断上升,在国内低利率环境下,港股科技股的估值吸引力愈发凸显。政策层面,香港特区政府推出“AI创新走廊”计划,通过税收减免和研发补贴,鼓励科技企业加大AI领域投入,目前已有超过50家恒生科技成分股企业参与该计划,获得累计超10亿港元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内地“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实施,为港股科技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内地市场空间,尤其是在智能金融、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跨界合作案例层出不穷,进一步打开了企业的增长天花板。
然而,高速增长背后仍需警惕潜在风险。从行业竞争来看,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加码AI赛道,导致算力基础设施、高端芯片等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部分企业面临研发投入持续高企但产出不及预期的压力。金山云在宣布配股计划后股价一度下跌超10%,反映出市场对企业融资扩产节奏的担忧。估值方面,当前恒生科技指数动态市盈率已攀升至35倍,处于历史80%分位以上,部分个股的估值溢价可能透支未来增长预期。此外,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犹存,若美联储加息周期延长,可能引发跨境资金流动波动,对高度国际化的港股市场形成压力。
展望后市,AI产业的长期发展趋势不改,但板块内部可能出现分化。具备核心技术壁垒和商业化能力的企业有望持续领跑,例如在大模型算法、AI应用场景落地等领域具有先发优势的公司。即将于10月举办的香港国际AI峰会,预计将成为行业新的催化剂,可能推动AI技术在金融、医疗等垂直领域的应用加速落地。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更加关注企业的实际盈利质量和现金流状况,避免盲目追逐概念炒作。和众汇富认为在全球科技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恒生科技指数正经历从互联网向AI的结构性转型,这一转型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也为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投资机遇,未来有望成为全球AI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