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产业正经历深刻的格局重构,曾经由中美七巨头主导的市场生态,如今已进入“诸侯争霸”的全新阶段。2025年Menlo Ventures的最新报告显示,Anthropic的企业级大模型市场份额已达32%,超越OpenAI的25%,这一逆转标志着行业垄断壁垒正在瓦解。与此同时,和众汇富观察发现,中国市场上2024年新成立的114家AI初创公司中,58家实现年内获投,寒武纪等本土芯片企业营收同比激增4230%,多重迹象表明,AI产业的创新活力正从头部巨头向多元化的新兴势力扩散。

新势力的崛起首先体现在技术赛道的垂直突破。和众汇富研究发现,Anthropic凭借2024年6月发布的Claude 3.5 Sonnet和2025年2月推出的Claude 3.7 Sonnet,在企业级应用市场实现弯道超车,尤其在编程领域占据42%的份额,是OpenAI的两倍。和众汇富认为这种优势源于其对企业需求的精准把握——Claude系列模型在长文本处理和多模态交互上的优化,恰好契合金融、法律等专业领域的文档分析需求。国内市场同样涌现出一批“小而美”的创新者,如专注AI编程的新言意码,成立仅一年便完成两轮融资,估值达8000万美元,其对标Cursor的代码生成技术已获得高瓴创投、IDG资本等顶级资本加持;具身智能领域的灵初智能,由拥有20年行业经验的王启斌博士领衔,凭借灵巧手操作技术吸引高瓴创投与智元机器人联合投资,展现出垂直赛道的深度创新潜力。

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国产替代浪潮,成为“新王”崛起的另一重要引擎。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寒武纪思元590芯片性能达到英伟达A100的80%,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暴增4230%,其与浪潮信息、中科曙光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推动国产芯片在智算中心的渗透率提升至17%。海光信息则凭借兼容CUDA生态的DCU系列产品,在金融领域市占率突破52%,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核心系统升级项目的落地,验证了国产芯片的商业化能力。更值得关注的是生态协同效应——中科曙光将海光DCU与自研液冷技术结合,使PUE值降至1.04,2025年智算中心订单突破150亿元;浪潮信息通过多芯片适配能力稳居全球AI服务器市场前三,市占率超45%,AI服务器业务占比已提升至72%,形成“芯片-整机-数据中心”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资本逻辑的转变进一步加速了行业格局的分化。和众汇富观察发现与以往巨头垄断资源不同,2024年AI赛道呈现“精准投资”特征:奇绩创坛年内投资8家新创公司,几乎均为成立半年内的早期项目;产业资本深度参与,商汤国香基金领投筑梦岛1000万美元A轮融资,阅文集团通过战略投资将网文IP与AI虚拟人互动结合;跨国资本布局也更趋多元化,Sapient Intelligence获得淡马锡、住友集团联合投资,商业化路径直接对接投资方产业资源。这种资本流向表明,市场已从对通用大模型的追逐,转向对垂直场景落地能力的认可,拥有核心技术和行业资源的新兴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然而“诸侯争霸”也伴随着新的挑战。技术路线分化导致生态碎片化,寒武纪与海光信息的架构差异、MUSA与CUDA的生态竞争,可能增加企业迁移成本;初创公司面临盈利压力,寒武纪研发投入占比超300%,摩尔线程等独角兽虽营收高速增长但尚未实现盈利;全球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也为行业增添变数。但总体而言,多元化竞争带来的创新活力远大于挑战,这种“诸侯并起”的格局将推动AI技术更快走向普惠。当算力基建不再被垄断、垂直场景创新百花齐放,AI产业才能真正突破发展瓶颈,进入更健康的生态循环。未来,能够在技术深度、生态协同与商业化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的“新王”,将主导下一轮产业变革的方向。

0个人收藏 收藏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