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生成式 AI 行业迎来关键转折点。中国信通院报告指出,大模型技术已从 “通用智能探索” 转向 “行业深度应用”,SimilarWeb 数据显示,过去 12 周全球 AI 工具增速放缓至 20%,但代码生成类工具激增 72%,DeepSeek 等国产模型市占率突破 9.6%。与此同时,摩根士丹利预测,2025 年全球 AI 应用投资将超过基础模型,占比达 40%。在技术红利消退、应用需求爆发的背景下,谁将成为这场 “下半场” 战争的胜者?

一、局势分析:技术普惠化与行业垂直化并行

生成式 AI 进入 “下半程” 的核心标志是技术门槛降低与应用场景深化。中国信通院报告显示,大模型 “大小协同” 趋势明显:通用大模型解决底层能力,行业小模型聚焦特定场景。例如,DeepSeek 开源框架推动算力成本下降 80%,使中小开发者能快速构建垂直领域应用。同时,企业需求从 “尝鲜” 转向 “实效”,如医疗领域的 AI 辅助诊断、制造业的数字孪生等场景已实现规模化落地。

二、胜者画像:四类玩家角逐万亿市场

1、技术生态构建者

以百度、华为为代表的科技巨头通过 “云 + 模型 + 工具链” 生态布局,占据先发优势。百度智能云千帆平台已服务超 3 万家企业,提供从模型训练到行业解决方案的全链条支持。启明创投数据显示,2024 年 AI 应用企业融资中,31% 投向基础设施,印证生态构建的重要性。

2、行业深度玩家

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垂直应用企业正加速崛起。例如,Duolingo 通过 AI 功能实现用户增长 300%,京东健康 “京医千询” 模型覆盖 90% 常见病种。民生证券预测,2025 年自动驾驶将进入 L3 普及阶段,特斯拉 FSD 或贡献 25% 汽车毛利,标志着 AI 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3、端侧创新者

随着端侧推理技术突破(如模型压缩率提升 5 倍),AI 硬件设备成为新战场。2025 年 CES 展会上,三星、索尼等推出 AI PC、智能眼镜等产品,Counterpoint Research 预计,端侧 AI 设备市场将以 35% 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催生新的消费场景。

4、算力基础设施服务商

英伟达、英特尔等芯片厂商仍是底层支撑。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2025 年全球 AI 算力需求将达 3000 exaFLOPS,中国算力网络建设加速,AI 一体机等本地化方案成为政企刚需。

三、未来走向:生态壁垒与场景粘性定胜负

短期来看,具备技术先发优势和场景落地能力的企业将占据主导。例如,DeepSeek 在代码生成领域市占率达 17%,其开源策略加速开发者生态扩张。长期则取决于三大关键因素: 数据质量与合规性:金融、医疗等领域对数据安全要求更高,合规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多模态融合创新:图文联合扩散模型、3D 内容生成等技术将重塑创意产业,如影视动画生产效率或提升 5 倍。 商业模式突破:订阅制、效果分成等模式能否解决 “叫好不叫座” 问题,决定应用企业生死。 生成式 AI 的 “下半场” 已非单一技术竞赛,而是生态、场景、算力的多维博弈。行业观察家普遍认为,能在垂直领域构建 “技术 + 数据 + 服务” 闭环的企业,或将成为最终胜者。正如启明创投周志峰所言:“未来 80% 的 AI 投资将流向应用层,谁能真正提升生产力,谁就能笑到最后。”

AD:精心整理了2000+好用的AI工具!点此获取

0个人收藏 收藏

评论交流